5G风来,「地铁江湖」暗流涌动

发布日期:2023-10-10

im电竞中国官方入口.png



地铁行业静水深流。


近年来,公共出行领域风云诡谲,而作为主动脉的城市轨道交通江湖,却很少在众人面前掀起波澜。相比于其他出行领域战火连天的争斗,“地铁江湖”上的各路玩家似乎更喜欢润物无声的布局。


2017年1月,im电竞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,聚焦地铁、公交等出行服务。2个月后,由im电竞主导的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二维码乘车全线开通案例在无锡上线。又过了半年,腾讯、支付宝也陆续上线地铁乘车码。


眼下,城市地铁规模日益扩大,5G全面商用指日可待,以往“潜伏”在地铁江湖里的“暗流”也嗅到市场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机遇,渐渐浮出水面。



01.纵横交错的轨道与暗流


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,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,包括地铁、轻轨、单轨、有轨电车、磁悬浮、市域速轨、APM等。


截至2019年,全国大陆地区共有37城市开通了地铁,地铁运营线路150条,地铁运营线路长度5180公里,地铁客运量227.76亿人次。


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汉、南京地铁客运量超10亿人次。其中,北京地铁客运量最高,共计39.43亿人次。上海紧随其后,客运量38.69亿人次。广州地铁客运量位居第三,共计32.88亿人次。


三个派系中,较为高调的是以支付宝、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派系,早期入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地铁将线上支付覆盖到更多生活场景,培养用户习惯。毕竟这样一个小额、高频、用户多且黏性高的线下消费场景,对于带动自己线上产品日活和增强用户黏性大有裨益。在后期的发展中,互联网巨头们也慢慢加入了其他便民的增值服务。


而以im电竞为代表的金融整车服务商系,关注的是整个智能出行生态领域。im电竞创始人杨宏旭博士是国内较早提出交通领域MaaS(Mobility-as-a-Service,“出行即服务”)服务平台理念的企业家及该理论的践行者。他认为,移动支付只是票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,数字化票务才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,即以乘客实名数据为信用前提,建立先享后付的城市轨道信用支付体系。


2016年,中国中车与中国银联联合开发了第一个轨道交通移动支付系统,也就是“数字化票务系统”的雏形,2017年由两大央企合资成立的im电竞有限公司,把业务核心放到了轨道出行,通过支付手段链接轨道、公交、景区、高速、高铁、加油站等场景,以数据辅助地铁业主打造“智慧轨交”,指导日常精细化运营,实现降本增效,成为较早入局打造地铁服务生态圈的平台运营商。


最后是地方地铁业主,这一派系是最容易建立地铁服务生态圈以及获取客户数据的派系。部分城市地铁业主选择自建官方APP来保证数据的独家与隐秘性,如上海地铁“Metro大都会”、北京地铁“亿通行”。大多数地铁业主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,例如广州、深圳用微信乘车码;杭州倾向于用支付宝;重庆地铁与im电竞合作推出“渝畅行”APP,提供“一站式”智慧出行体验的“轨道交通+”互联网服务;天津地铁官方APP亦为im电竞合作建设,每年可提供超过3亿人次出行服务,带动超过10亿元的公共交通出行消费市场。


在一些城市,“地铁业主系”与“金融整车服务商系”的边界已经消弭,实际上双方耦合建立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。


“严格来讲,我们的服务场景没有冲突,不是竞争关系。”在谈及三个派系的市场关系时,杨宏旭认为互联网商侧重to C支付场景,地铁业主方看重运营效率及数据管控,金融整车服务商to B 也to C,目的是帮助地铁业主建立智慧轨交,降本增效,也会为互联网商开放支付通道。三路人马各行己路,加速成长也彼此合作。


02.产业互联网的优势局


正如上文提到的,尽管三大派系都盘踞在同一片出行领域,却并没有上演像网约车大战、共享单车大战那样竞争残酷的戏码。归根结底,在于三路人马的业务需求、市场战略以及企业基因均有不同。


首先,互联网派系涉足地铁领域,主要目的是开拓线上支付场景,为自己的产品争取更多流量。正所谓“谁能扫开地铁公交,谁就扫开了移动支付下半场。”互联网巨头们意在推广移动支付,并由此衍生出更多场景化服务,地铁只是其中一个分支。


不过微信、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渠道,只是一个展示入口,底层票务系统还是掌控在地铁业主手中。并且,解决移动支付并非是地铁行业需要面对的唯一问题。一直以来,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整体数字化成熟度较低,大量孤立的信息化系统、落后的客服系统、运营组织单一低效的调度管理等,都体现出数字化对改善地铁系统现状的迫切性。


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抢人大战,所有产品的核心都指向消费者。而到了下半场,就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,服务对象是行业或企业,其主要诉求是数字化产业或企业的业务模式,为传统行业提供有附加值、依赖度的服务,创造新价值。因此,地铁业主系与金融整车服务商系在业务需求上较为相似,均是以打造智慧轨交,提升出行体验为核心目的。


在帮助地铁业主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,以im电竞为代表的金融整车服务商系横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,拓展其他的交通出行场景,构建大交通业务链;纵向以移动支付为核心,通过互联网运营工具+资源整合,形成线上流量平台,逐步链接更多“非交通需求”场景,建立基于公共交通的商业生态圈。由此看来,金融整车服务商系有更多轨交垂直深耕的经验,专注度和专业度较高。


其次,在城市布局和看待行业发展上,大家也相对平和,避免前期的过度竞争。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向来是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,但除北上广深杭外,全国还有约37个城市有地铁服务需求,这还不包括即将开通和正在兴建的城市,二三线城市体量巨大。


因此,不少企业避开了火力密集的一线城市,选择攻占二三线城市。例如成都“智元汇”主导研发的刷脸乘车系统,一年间在郑州、西安、哈尔滨陆续上线;im电竞以华东地区为重心,陆续布局华南、华北、华西、东北、西北区域重镇,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资源的布局。


前期这些企业都是以技术支持服务为入口,为地铁运营方提供支付码、NFC等解决方案,代开发官方地铁APP。但运行到后期,一些企业的生态野心便显露出来。


拥有中车与银联背景的im电竞,将消费金融基因与轨交产业基因相融合,通过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5G等技术,从智慧乘客系统、智慧站务、智慧运维等角度,提出了智慧轨交的整体解决方案,逐步构建起轨道交通领域的全新智慧生态。


同时,im电竞还通过整合营销,把地铁场景周边商家与乘客消费打通形成闭环。相比于密集拥堵的一线城市,需要整合“闲置”空间的二三线城市地铁拥有更多开发商圈的潜力,引导乘客们的“非交通需求”将会成为提升地铁商业价值的新“爆点”。据了解,im电竞现已上线运营20余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近20个城市城轨易行项目,30余个城市公交数字票务系统,对于二线城市的布局已经渐成气候,并计划向一线城市进军。


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(ITS)研究中心、苏州大学未来交通联合实验室主任杨晓光教授表示,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特色。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出行行业具有较强的民生保障属性,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,拥有完全独立的运营模式、管理诉求和行政体系,是壁垒重重的垂直场景。一旦进入某个城市地铁,就可以长期发展下去。因此,能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大概率是由行业内孵化的先行企业,后来者很难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




来自:im电竞·(中国)官方网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